汉字历史——器具篇(轳)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1:49 点击次数:104
图片
轆轤的转动机构
器具篇
字源演变
图片
说文解字
“轳”lú,后造象形字,“轤”的后造简化字,“轳”字目前最早见于公元1956年。車,与车具或机构有关;卢,轆轤转动机构的象形描绘。造字本义:轆轤的转动机构。
图片
备注:1935年,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,共计324个。其中,“爐、廬、蘆、驢、滬”字已被简化为“炉、庐、芦、驴、沪”。显然,民国时期的“盧”字被简化作“户”。1956年公布《汉字简化方案》,1964年,制订出了《简化字总表》,其中的二表即包含了“盧”及其简化字“卢”。可以看出,解放后的这次“简化”中,“盧”字被简化作“卢”。“户”字就不用说了,与“盧”一点关系没有;“卢”字多多少少还有点像简化版的“盧”,但简化得有点多了,而且很像元代《王祯农书》中所绘的“轆轤”装置的转动机构。
古时有“轣辘、轆轤”两种水车,一种通过沥水来汲水,另一种通过吊桶来汲水,二者都包含转动机构——“辘”。“卢”字至少在清代《康熙字典》中都是不存在的,清代以前自不必说。从“辘轳”的装置可见,吊绳、滚轴及轴把的构型正好与“卢”字相吻合。
总的来说,“轆轤、辘轳”是指同一事物——水车,而“轤、轳”各有所指,“轤”指汲水容器,“轳”指转动机构。
“轳”字属于现代人用简化字根据事物而造的“车旁象形字”,推测,“轳”的造字时间约为1935年——1956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